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血管纹
耳蜗内电位
聋
钾离子转运
摘要: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发生后小鼠耳蜗外侧壁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3-4周龄的CBA/J小鼠为实验对象,联合应用卡那霉素及呋塞米致聋。在给药后0.5 d、1 d、2 d、7 d、28 d及112 d监测耳蜗内电位(EP)的改变;应用HE染色、免疫化学和透射电镜方法检测耳蜗外侧壁形态以及2种K+转运蛋白NKCC1和α2Na,K-ATPase的变化。结果:序贯应用卡那霉素及呋塞米后0.5 d小鼠EP开始下降,至1 d进行性下降,至2 d完全恢复正常并在随后长时期保持稳定。HE染色显示毛细胞损失和耳蜗外侧壁萎缩是主要病理改变。免疫化学结果表明耳蜗外侧壁NKCC1和α2Na,K-ATPase蛋白表达明显下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血管纹厚度在致聋后进行性下降,主要为边缘细胞萎缩造成。结论:萎缩后的耳蜗外侧壁在毛细胞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证EP的正常维持。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熊浩,褚汉启,周良强,等.感音神经性聋小鼠耳蜗外侧壁形态及功能的改变[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12):2415-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