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题
高影响力文章
新冠疫情专题
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学者
科室
统计
成果统计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归纳与引导法在儿科临床理论授课中的意义和实践研究
134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文章类型:
作者:
谢晓恬[1]
*
;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200065
出处: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109-110.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12.12.055
ISSN:
1002-1701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儿科学
教学方法
摘要:
通过采用归纳与引导法,将涵盖较大篇幅和难度的常见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ID)的儿科学内容,在2个学时的课堂教学中,高质量完成10种常见PID的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显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高,期末考核相关试题准确率>90%.因此,采用归纳与引导法,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意识、能力与责任,并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谢晓恬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谢晓恬.归纳与引导法在儿科临床理论授课中的意义和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109-110.
相关文献
[1]医学理论教育的期末课程设置与方法的思考与对策
[2]浅议社区全科医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3]短期交流德国留学生中医科见习教学模式的思考
[4]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5]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实践
[6]关于幼教老师儿科医学知识普及与提高的教学法思考与实践
[7]肿瘤内科教学应用循证医学联合pbl教学法的效果
[8]TBL、CBL与PBL整合在老年共病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9]高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多情景模拟教学法
[10]“3+1”联合教学法在儿科门诊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