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二黄栓治疗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Clinical Efficacy of Erhuang Suppository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Lesions with Persistent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Related Mechanism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二黄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PI3K Akt

摘要:
目的评价二黄栓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且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并自愿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黄栓组及保妇康栓组,每组慢性宫颈炎和CINⅠ级各10例。另选空白对照组20例,均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其中慢性宫颈炎和CINⅠ级各10例,仅观察不做治疗。比较药物治疗后随访期间的疗效及HPV转阴率,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二黄栓用药前后宫颈组织PI3K、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药物治疗3个月后,二黄栓组病变治愈率75%(15/20),保妇康栓组病变治愈率55%(11/20),治疗宫颈病变的有效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二黄栓治疗后,有17例(85%)高危型转阴,而在保妇康栓组中8例(40%)高危型转阴,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二黄栓治疗后,宫颈组织中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二黄栓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宫颈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二黄栓促HPV转阴可能与其抑制PI3K,p-Akt的表达有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