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3D Cage)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9例,按照置入的融合器类型分为两组,使用3D Cage的病例纳入3D组(18例),使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PEEK Cage)的病例纳入常规组(21例)。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测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C2-7Cobb角、C2-7矢状面偏移距离(C2-7SVA)、T1倾斜角。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率以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两组的椎间隙高度、C2-7Cobb角及T1倾斜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3D组术后3 d的椎间隙高度和C2-7Cobb角分别为(9.3±0.9)mm、20.8°±7.3°,末次随访时为(8.7±0.8)mm、18.6°±7.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末次随访时T1倾斜角为24.2°±5.4°,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为(7.2±0.9)mm,T1倾斜角为20.7°±5.0°,均较术后3 d时明显减小(P均(0.05)。C2-7SVA在组间及同组内各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Cage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在维持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和T1倾斜角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