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长春 130021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春 130021 [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理卫生科,长春 130021 [4]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长春 130021 [5]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长春 130021 [6]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长春 130021 [7]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长春130021 [8]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内科,长春 130021 [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功能 肝功能损害 临床分型 呼吸衰竭 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9—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5批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收治的5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36~86岁。所有患者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资料。(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患者临床资料:51例患者中,新冠肺炎普通型21例,重型19例,危重型11例。31例伴有≥1种慢性疾病史,20例无慢性疾病史;13例有饮酒史,38例无饮酒史;7例有肝炎病史,44例无肝炎病史;入院时5例存在感染性休克,5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41例无休克和SIRS。5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4±3)kg/m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5)d、体温为36.5 ℃(36.0~38.1 ℃)、心率为82次/min(50~133次/min)、呼吸频率为20次/min(12~40次/min)。51例患者入院24 h内白细胞计数为6.3×109/L(2.2×109/L~21.7×109/L)、肌酐为75 μmol/L(44~342 μmol/L),B型钠尿肽为214 ng/L(5~32 407 ng/L)。(2)肝功能及肝功能损害治疗情况:51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 U/L(7~42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9 U/L(15~783 U/L),γ-谷氨酰转移酶为36 U/L(13~936 U/L),碱性磷酸酶为76 U/L(41~321 U/L),直接胆红素为4.9 μmol/L(2.6~14.3 μmol/L),间接胆红素为5.8 μmol/L(2.6~23.9 μ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7.2 s(30.9~77.1 s),凝血酶原时间为13.9 s(12.5~26.7 s);51例患者上述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47.1%(24/51)、47.1%(24/51)、35.3%(18/51)、13.7%(7/51)、7.8%(4/51)、2.0%(1/51)、21.6%(11/51)、19.6%(10/51)。51例患者中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发生肝功能损害分别为10、9、10例。51例患者中22例肝功能正常(其中1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29例肝功能异常(其中9例入院24 h后发生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3)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000,95%可信区间为1.050~95.231,P(0.05)。结论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增加。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危重型是影响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长春 13002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