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主导眼改变及其影响的研究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ocular dominance in myopia patients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中华系列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屈光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主导眼 优势柱 可塑性

摘要: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主导眼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的近视患者190例(380眼),按屈光参差度数及主导眼眼别分为3组:A组,两眼等效球镜度差异(1.75 D,共154例;B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共19例;C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服为近视度数较低眼,共17例。术前和术后1个月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及确定主导眼(卡洞法),术后1个月接受远、近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LASIK术前右眼为主导眼125例(65.8%),左眼65例(34.2%);术后右眼为主导眼92例(48.4%),左眼98例(51.6%)。59例(31.1%)患者在术后发生主导眼转变。B组患者中主导眼转变率(47%)高于A组(29%)和C组(29%)(χ2=5.38,P(0.05)。屈光参差患者术前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度为(-0.29±0.89)D,较非主导眼[(-0.42±0.91)D]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448,P=0.015)。主导眼改变和未改变患者的远、近视觉满意度分别为2.33、2.40和3.62、3.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存在主导眼的改变,即关键期后,眼优势具有可塑性,尤其在术前有屈光参差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术后非主导眼较主导眼更偏近视。但主导眼改变与否对术后视觉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屈光中心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411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