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胎儿结肠三维磁共振成像研究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fetal col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结肠畸形 结肠成像 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3D-MRI)在显示胎儿结肠正常解剖和病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孕19~37周经超声诊断或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在超声检查后1~2 d内进行MRI检查,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矢状面和冠状面常规扫描,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行胎儿三维磁共振结肠成像(3D-MRC),对三维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MR仿真结肠镜(MRVC)等后处理,并测量各孕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和结肠横径。并将MRI、超声和尸检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次屏气3D-MRC采集时间10~14s,图像重组时间5~10min,本组中3D-MRC成功率达89.47%(34/38)。结肠在3D-MRC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MPR、VR和MIP模式可以清楚显示不同孕周胎儿正常结肠走形、结肠袋和纡曲折叠部分。MPR可对兴趣区进行多角度的观察,MRVC可观察结肠内腔。孕19~37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为5.1~69.2 ml,胎儿期正常结肠横径(1.8 cm。3D-MRC对结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膈疝及泄殖腔外翻畸形等复杂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胎儿3D-MRC在临床上是可行的,3D-MRC可显示胎儿结肠正常结构和病变,对于产前咨询和围产期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08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