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颈椎后前向松动和牵引松动产生椎间运动的研究

Comparison of th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movements produced by posteroanterior cervical mobilization and posteroanterior cerv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cervical trac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单纯松动术 牵引松动术 X线分析 椎间运动

摘要:
目的通过影像学研究颈椎后前向松动和牵引的同时行后前向松动产生的椎间运动,并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正常受试者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2.9±4.7)岁;平均身高为(1.64±0.07)m;平均体重(54.7±7.6)kg。12例受试者均接受单纯的后前向关节松动(单纯松动术)和牵引的同时行后前向松动(牵引松动术),于每种治疗方法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行x线片采集,采用四张静态颈椎侧位片,收集前椎间隙、后椎间隙、后关节突关节间隙的轴向位移及椎体前后位移,每次治疗前、后的变化率,以及运动节段矢状面的旋转和移动变化率。结果治疗后,单纯松动术在C2~C7矢状面旋转角度变化之和均显著高于牵引松动术(p(0.05);单纯松动术在C5节段前椎间隙以及C2~C7前椎间隙之和均显著高于牵引松动术(P(0.05),而牵引松动术后椎间隙以及C2~C7后关节突间隙均显著高于单纯松动术(P(0.05),单纯松动术和牵引松动术椎体的前、后位移,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松动术C5~C2椎体与基线相比产生向后位移,牵引松动术C5~C2椎体与基线相比产生向后位移,而C6产生向前位移。结论单纯松动术可明显增加C3~C7脊柱的前凸,减小后椎间隙和后关节突间隙,而牵引松动术可改变其椎间运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4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