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antiviral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hepatitis C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武汉,430030
出处:
ISSN: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摘要:
目的 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耐受及应答情况,探讨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3例,菲肝硬化患者39例,均给予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平均年龄为(58.31±8.72)岁,非肝硬化组平均年龄为(36.95±1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84.62%、100.00%和53.85%,非肝硬化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92.31%、100.00%和71.7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学应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白蛋白下降和腹水,其中1例中断治疗.老年(年龄≥60岁)和采用普通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获得SVR率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年龄<60岁)和采用长效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P<0.05).基因1型患者的SVR率低于非基因1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偿期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多能耐受抗病毒治疗,且远期疗效较好.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武汉,43003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