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硬化斑块强化特征的高分辨MRI研究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plaque enhancement using high-resolution MR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2]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摘要:
目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供血动脉硬化斑块的强化特征,分析责任血管斑块强化程度与时间推移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来院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81例颅内责任血管的管壁特征。所有患者均进行3.0 T MR常规卒中方案扫描及斑块高分辨率MRI(HR-MRI)。根据卒中症状发生至HR-MRI检查间隔,分为早期组58例(间隔(4周)、中期组13例(间隔为412周)、晚期组10例(间隔)12周)。分析责任血管的管壁特征、斑块强化程度,测量血清hs-CRP的浓度。采用多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斑块强化程度及血清hs-CRP差别,血清hs-CRP浓度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症状发生后时间及hs-CRP与强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中,55例硬化性斑块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26例位于基底动脉。早期组斑块明显强化29例、轻度强化25例、未见强化4例;中期组对应的例数分别为4、6、3例;晚期组对应的例数分别为0、4、6例;3组间斑块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16.934,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化的发生率及程度减低,二者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792,P(0.01)。早期、中期及晚期3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7.0(3.0,13.0)、2.3(1.0,3.0)及1.9(0.5,4.0)mg/L,3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14.345,P(0.01)。血清hs-CRP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二者呈负相关(r=-0.357,P(0.01),与斑块强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26,P(0.01)。结论 HR-MRI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硬化斑块的强化,可作为颅内动脉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标志,对斑块破裂及继发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08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