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优化MRI重T2 3D-SPACE-STIR序列在臂丛神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Feasibility study of optimized heavy T2 3D-SPACE-STIR MRI sequence in brachial plexus scanning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3D-SPACE-STIR序列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增强扫描 臂丛神经 图像质量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MRI重T2 3D-SPACE-STIR序列在臂丛神经显示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磁共振臂丛神经扫描的5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臂丛神经平扫(方法 A)、增强扫描(方法 B)及优化MRI重T2 3D-SPACE-STIR序列(方法 C)扫描。比较三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图像背景抑制、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臂丛神经锁骨上、下段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1±0.42、3.76±0.47、3.75±0.43,方法B和C明显优于方法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A与C比较P=0.024,方法A与B比较P=0.043),但B与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法 B的背景抑制效果最佳,三种成像方法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A与B比较P=0.000,方法 A与C比较P=0.024,方法B与C比较P=0.010)。方法 A与C之间的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三种成像方法对锁骨上段的显示率分别为66.0%、88.0%、84.0%,方法 A与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方法B与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三种成像方法对锁骨下段的显示率分别为52.0%、80.0%、74.0%,方法 A与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方法B与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结论:优化MRI重T2 3D-SPACE-STIR序列与常规增强扫描在臂丛神经的显示上无明显差异,且均优于常规臂丛神经平扫。优化MRI重T2 3D-SPACE-STIR序列不需要注射对比剂,对不适合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