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瓦登伯格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巨结肠或其同源病3例并文献复习

Waardenburg syndrome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or its allied disorders: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wit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瓦登伯格综合征 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 外科治疗

摘要:
目的分析Ⅳ型瓦登伯格综合征患儿及其合并的肠道问题(先天性巨结肠或其同源病)的外科治疗情况, 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分别于2017年6月、2019年4月及2020年6月收治了3例Ⅳ型瓦登伯格综合征患儿, 年龄分别为9个月、6个月和1岁8个月。收集患儿的相关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肠道问题的外科治疗方法。同时以"瓦登伯格综合征"或"Waardenburg Syndrome""先天性巨结肠"或"Hirschsprung’’s disease"为关键词,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及PubMed数据库。从文献中提取案例的相关信息, 包括性别、基因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作者及国籍、发表年份以及合并的先天性巨结肠或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类型等。结果病例1合并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但是有反复发作小肠结肠炎情况。病例2为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同时合并巨结肠同源病(神经节细胞减少症), 术后排便功能良好。病例3合并巨结肠同源病(神经节细胞减少症), 术后排便功能良好。通过文献检索, 共检索到明确报道基因突变类型的文献37篇, 包括55例Ⅳ型瓦登伯格综合征患儿。结论对瓦登伯格综合征合并的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原则为在仔细的术前评估前提下彻底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