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bFGF及Shh时序传递促进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Enhanced Bone Regeneration with Sequential Delivery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Sonic Hedgehog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修复及种植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sonichedgehog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四环素调控系统

摘要:
骨再生的治疗应着重于模拟机体自然的骨修复过程。我们假设在骨再生治疗的早期阶段应用促血管生成因子联合促骨再生因子来模拟自然的骨再生过程能更好更快的促进成骨。首先我们利用腺相关病毒分别携带这两个关键因子,构建了rAAV2-tet-off-bFGF and rAAV2-Shh,前者还加入了四环素调控系统,能通过四环素的添加来控制bFGF的表达。将这两种病毒共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实时定量RT-PCT检测诸如核心结合因子1、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等成骨相关的标志因子,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的蛋白表达变化。接着,将这些转基因细胞与β-磷酸三钙颗粒复合,植入到大鼠的标准颅骨缺损中(直径为8mm)。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6组,每组5只大鼠。A组植入两种转基因细胞及材料复合物;B组植入rAAV2-tet-off-bFGF转基因细胞及材料复合物;C组植入rAAV2-Shh转基因细胞及材料复合物;D组植入rAAV2-EGFP转基因细胞及材料复合物;E组植入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材料复合物;F组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细胞及材料。术后后5天,除B组外,每日在其它组的动物饮水中添加四环素的衍生物---强力霉素来关闭A组中bFGF的表达,并消除其它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术后4周收集颅骨标本,行Micro CT扫描及骨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双因子共感染的细胞内成骨相关因子有显著的升高趋势(p(0.05),Micro CT及骨组织切片看见双因子时序调控的治疗组有相当显著的新骨再生,其中新生骨的面积及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在骨再生初期的治疗过程中引入促血管生成因子及促成骨生成因子的时序协同作用能模拟机体自身的骨再生过程,能显著促进及加快新骨再生。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修复及种植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08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