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KCNA5基因突变导致特发性心房颤动(AF)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上海同济医院就诊的130例特发性A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为对照.PCR扩增候选基因KCNA5的外显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序以识别基因突变.使用Alignment程序对比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克隆野生型KCNA5基因,通过定位诱变获得突变型KCNA5,构建KCNA5基因表达载体和亚细胞定位载体,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分别利用膜片钳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KCNA5基因突变对其编码的离子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和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 在其中1例特发性AF患者的KCNA5基因识别出1个杂合错义突变,其编码核苷酸序列第1580位的胞嘧啶(cytosine,C)变成胸腺嘧啶(thymine,T),称为c.1580C>T突变,相应的第527位的密码子由ACG变为ATG,导致第527位的苏氨酸(threonine,T)变为蛋氨酸(methionine,M),亦即T527M突变.功能分析显示KCNA5基因T527M突变不影响其编码的离子通道蛋白的定向运输,但使离子通道电流减小.结论 在特发性AF患者识别出KCNA5基因T527M突变,该突变通过使相应通道的离子流减小而导致特发性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