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的跟骨结节骨赘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Study of the morphology of heel spur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base on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跟骨 成像 三维 骨赘 跟痛症 形态学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跟骨结节骨赘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跟痛症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210例(254足)跟骨结节骨赘患者,根据Denis疼痛评分分为5组,即对照组42例(无疼痛)、病例1组46例(偶然轻微痛)、病例2组44例(中度疼痛)、病例3组42例(严重疼痛)、病例4组36例(持续重度疼痛).收集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跟骨结节骨赘多层螺旋CT扫描的薄层原始数据(DICOM格式),导人图像后处理软件(SuperImage orthopedics edition 1.0),重建出跟骨结节骨赘的三维形态,观察骨赘大体特征,测量并分析骨赘的基底部宽度、骨赘的长度、骨赘与跟骨底面的成角及骨赘纵轴与足中线的成角等指标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病例组内,部分患者的骨赘弧形边缘毛糙、骨赘底面凹凸不平,且附带一枚或数枚小骨赘,其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病例4组.形态学测量指标分析结果提示,5组间骨赘的基底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2,P>0.05),而在骨赘的长度(F=8.23,P<0.05)、骨赘与跟骨底面的成角(F=6.82,P<0.05)、骨赘纵轴与足中线的成角(F=5.87,P<0.05)等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幅度较小,且分布无明显规律.结论 在跟骨结节骨赘伴跟痛症时,骨赘的表面特征可出现相应变化,但骨赘的基底部宽度、长度、朝向等指标与跟痛症严重程度无关.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