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武汉地区11 559名受试者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calcaneal region in 11 559 cases in Wuhan distric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2] 湖北省新华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矿密度 发病率

摘要: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为武汉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骨密度检测仪,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武汉市江汉区初次行骨密度检测的11559名体检者(年龄20~99岁,男6434名,女5125名)进行右侧足跟部骨密度检查,受试者按年龄、性别和骨量情况分组,计算各组受试者的BMD值以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结果骨量正常者的比例从20~岁组的80.5%降至80~岁组的31%。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女性骨量正常者的比例较同年龄组的男性明显减少,60~、70~和80~岁组女性骨量正常的比例为36.5%、26.7%和15%,相应年龄组男性骨量正常的比例为55.6%、46.2%和38.2%。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的比例从20~岁组的18.7%和0.8%升至80~岁组的40.3%和28.7%,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从50~岁起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从60~岁起明显增高。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的比例较同年龄组男性明显增加。在60~、70~和80~岁组女性骨量减少的比例是男性的1.26、1.16和1.39倍,骨质疏松者的比例为男性的2.48、1.92倍和1.36倍。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中,男性与女性受试者BM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BMD值均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骨量正常者比例在20~岁组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比例在20~岁组最低,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骨密度均较同年龄组女性高,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