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钡灌肠检查24h后钡剂残留情况与肠壁Cajal间质细胞(ICCs)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钡剂残留对判断肠管切除范围的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4例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行根治手术的患儿。从每段切除肠管的近端及远端分别取一块标本行HE染色检测神经节细胞。每例患儿另取3块标本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Cs,分别位于钡剂残留水平以下3~5cm(A组)、残留处(B组)以及残留水平以上3~5cm处(C组)。采用ImagePro-Plus图像定量检测比较三组标本ICCs数量的差异。结果 HE染色示34例患儿远端标本均未见神经节细胞,且近端标本神经节细胞正常。免疫组化染色后ICCs呈棕黄色,主要位于肠壁肌层及黏膜下层中。A组标本肌层中ICCs较稀疏,黏膜下层ICC几乎消失。B组标本ICCs变异度较大,部分标本ICCs丰富,另有部分标本ICCs显著减少。C组标本肌层、黏膜下层中均可见丰富的ICCs。采用ImagePro-Plus测量三组标本照片的平均光密度,结果A组显著低于C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配对四格表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显示,根据钡剂残留判断ICCs减少的特异度为95.5%,敏感度71.7%。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钡剂残留段肠管ICCs减少,巨结肠根治术肠管切除范围应包括钡剂残留段肠管,否则会因保留ICCs异常肠管而导致便秘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