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吸虫肠病合并结直肠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昆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血吸虫肠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十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对病灶部位、形态、大小,钙化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转移进行评估;同时收集同一地区非血吸虫结直肠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 80例血吸虫肠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以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软组织团块,累及肠管长度为(21.35±4.50) cm;其中单发病灶68例(85.0%),多发病灶12例(15.0%),表现为多节段肠管受累;肿瘤组织均可见不同形态的钙化灶,钙化发生比例为100.0%,主要表现为线状、斑点状及小斑片状钙化影,其中59例(73.8%)钙化边缘模糊,21例(26.2%)钙化边缘较清晰;增强早期68例(85.0%)病灶明显强化,均匀强化45例(56.2%),不均匀强化23例(28.8%),增强晚期73例(91.2%)持续强化,坏死少见;仅2例(2.5%)伴发肝脏转移瘤,均无淋巴结转移.20例非血吸虫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病灶(100.0%),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伴局部溃疡形成,累及肠管长度为(6.90±3.40) cm;肿瘤组织内均未见钙化影;均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存在,增强晚期不同程度降低;4例(20.0%)伴发肝脏转移瘤.与非血吸虫结直肠癌患者比较,血吸虫肠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多发病灶的比例较高(x2=100,P=0.000),病变管壁长度较长(t=45.506,P=0.000),钙化灶发生比例较高(x2=100,P=0.000),增强早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比例较低(x2 =88,P=0.000),晚期病灶持续强化比例较高(x2=100,P=0.000);肝脏转移发生比例较低(x2 =8.688,P=0.014).结论 血吸虫肠病合并结直肠癌在CT上特征性表现为瘤组织内不同形态钙化影,钙化边缘模糊,并累及多节段肠管;血道转移及淋巴道转移均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