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Study of clinical effect of lumbar puncture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单位: [1]450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解放军第一四八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引流 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腰椎穿刺 血管痉挛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30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2例)和对照组(15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标准治疗+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对照组只进行标准治疗.观察2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和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21.1% (32/152)和36.6% (56/1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研究组患者24 h平均引流脑脊液(135±14)ml,平均引流时间(5.2±1.1)d.研究组局灶性缺血者和意识障碍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8.5% (13/152)比20.9%(32/153),7.2%(11/152)比9.2% (14/153)](P=0.015,P=0.036),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3%(35/152)比31.2% (48/153)] (P=0.036),需要持续脑脊液腹腔分流者占比低于对照组[4.6%(7/152)比7.8% (12/153)] (P =0.024).在第10天和6个月,研究组改良的Rankin评分0~2分者占比分别为55.3%(84/152)和81.6%(124/152),而对照组分别为34.6% (53/153)和80.4%(123/153),第10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能降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改善早期临床结果,但对出血后6个月时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450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