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神经内科
[2] 荆门中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421例经头颅CT检查和/或腰穿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年龄、性别、出血次数、血压、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及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按年龄、性别、出血次数、血压、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等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FisherⅢ级者与ⅠⅡ级者相比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入院时临床状态不良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与良好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反复SAH发作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与单次SAH发作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患者、不同动脉瘤治疗方式组(手术夹闭或栓塞)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明显(P均)0.05)。结论可根据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入院时临床状态和SAH发生次数预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黛琪,张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04):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