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诊断
治疗
预后
摘要:
从胆囊癌的一种新的血液供应方式——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论述胆囊癌诊疗观点的改变。1994.1—2000.12同济医院确诊的74例原发性胆囊癌标本及其临床病理学和人口统计学资料;H&E染色+CD31/PAS双重染色(Envision法),胆囊癌VM(+)/(-)临床参数单/多因素、Cox模型风险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细胞、动物实验:胆囊癌GBC-SD、SGC-996细胞二/三维培养,侵袭力、迁移力、VM形成测定和倒置光显微镜、透射/扫描电镜VM形态学观察以及动态磁共振荷瘤鼠胆囊癌移植瘤血流动力学检测。信号通道研究:胆囊癌细胞三维培养和裸鼠移植瘤VM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QRT-PCR检测,以探讨相关信号通道。13.5%(10/74)胆囊癌存VM,其中4.3%(13/306)管腔内含红细胞,即胆囊癌VM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由胆囊癌细胞围成管腔、内衬癌细胞而非血管内皮细胞、有圈PAS阳性界膜分隔、腔内含红细胞的管道结构;VM(+)胆囊癌腺癌居多,有较高的血行转移机会;VM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VM存在胆囊癌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体外胆囊癌GBC-SD细胞三维培养、荷瘤鼠胆囊癌石蜡切片经H&E染色和CD31/PAS双重染色,光/电镜观察,85.7%存在VM,其VM结构与临床结果一致;MRI增强扫描提示,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中心或瘤体周围存在VM血供而不致出现肿瘤坏死而呈现MRI强化信号。发现胆囊癌存在VM-相关PI3-K/MMPs/Ln-5γ2和EphA2/FAK/Paxillin信号通路。高侵袭胆囊癌存在VM这一特殊生物学特性。因高侵袭胆囊癌VM不能被常规病理学检测,故建议对临床恶性程度高、易血行转移、预后差胆囊癌,常规开展胆囊癌标本CD31/PAS双重染色检查。对胆囊癌根治术后复发、辅助化疗+抗血管生成靶向疗效差者,应考虑存在VM,采取针对性的“抗血管生成拟态”辅助治疗。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73,81372614)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范跃祖.从胆囊癌的一种新血供方式--血管生成拟态看胆囊癌诊疗观点改变[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3):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