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方法定位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的临床研究

Different kinds of approaches to percutaneous venipuncture to axillary vein for implanting permanent pacemaker electrode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 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定位 穿刺 腋静脉 起搏电极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定位方法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随机表将患者分入体表解剖定位组(30例)、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组(30例)、对比剂定位组(30例)以及锁骨下静脉组(对照组,30例),其中体表解剖定位组、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组和对比剂定位组统称为腋静脉穿刺组.穿刺成功后按照常规方法植入各种起搏器和电极.观察4组不同穿刺方法的穿刺次数、所用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各种起搏器和电极.穿刺腋静脉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定位组穿刺腋静脉成功率100%,但需要对比剂和准备时间;其次为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组成功率93.3%;经体表解剖定位组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的穿刺成功率均为86.7%.腋静脉穿刺组穿刺次数中位数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3比4,P<0.05);观察组穿刺平均耗时短于对照组[(3.9±1.3)min比(4.6±2.1) min,P<0.05].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经腋静脉穿刺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126.0±12.0)min比(146.0±16.0)min,P<0.05].腋静脉穿刺组90例患者中共3例(3.3%,3/90)出现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穿刺组30例患者中共5例(16.7%,5/30)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不同的定位方法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总体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 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