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干预时机的临床研究

A clinical study of non-bioartificial liver's intervention tim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related liver failur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2]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非生物型 肝衰竭 肝炎 乙型 生存率

摘要:
目的:分析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对肝衰竭的干预时机。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的308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接受标准药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为人工肝(ALSS)组,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的为标准药物治疗(SMT)组;两组分别分为早、中、晚3期。结果:治疗8周时,ALSS组的有效率优于SMT组(52.07%vs 34.07%,P=0.004)。ALSS组与SMT组的12周及48周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12周:50.4%vs 42.1%,48周:44.3%vs 40.7%,P均)0.05)。ALSS组早、中、晚3期的12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8%、62.3%、14.9%,48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7%、56.7%、9.6%;SMT组早、中、晚3期的12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4%、42.9%、15.3%,48周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42.9%、12.3%。两组相比,早期、晚期患者的12周及48周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中期患者的12周及48周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不但可以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提高中期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但对早期及晚期肝衰竭患者疗效有限。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2]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