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武汉,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感染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非生物型
肝衰竭
肝炎
乙型
生存率
摘要: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人工肝(ALSS)组217例和标准药物治疗(SMT)组91例。两组患者以治疗8周为疗效观察节点,以48周为预后观察终点。记录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及其生存时间。应用 SPSS 17.0软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 Log-rank 检验。结果ALSS 组患者血清 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人工肝治疗前分别平均下降63.6 U /L 和34.1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平均升高7.71%(P <0.01)。在治疗8周时,ALSS 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 SMT 组(52.07%比34.07%,P <0.01);至12周时,ALSS 组和 SMT 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0.4%和42.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至48周结束时,ALSS 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86.2±11.5)天,SMT 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0.3±19.0)天,两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比40.7%,P >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可以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并不能提高其生存率。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10005-007)%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10005-00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CFB135)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武汉,43003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徐秋仙,张振纲,吴亮,等.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5,(7):46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