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Modified transposition of peroneus brevis tendon combined with suture anchors for obsolete injury of ankl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of degree Ⅲ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骨钉 重建

摘要:
目的 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5个月至22年,平均27.4个月.初次手术49侧,第2次手术5侧.所有患者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转位方法给予改良并联合锚钉缝合.术后通过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自制的足踝肌力测量装置测量足旋前肌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 40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8.7°±6.8°改善为术后4.3°±1.4°,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7.3±7.3)分改善为术后1年(89.8±7.5)分,VAS评分由术前(4.2±1.4)分降低为术后1年(1.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足旋前肌力与术后3、6个月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的足旋前肌力与健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6个月查体存在腓肠神经损伤体征,其中2例术后12个月完全恢复,1例未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相对简单,足旋前肌力经过康复治疗可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