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单位:
[1]430033,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消化肝病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内科学系
消化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γ干扰素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共41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行肝脏炎症活动半定量评分(SSS)。结果异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 SSS 均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 IFN-γ浓度水平与 SSS 呈正相关(r =0.7162,P <0.05)。异常组在抗结核治疗前 IFN-γ血清浓度及 SSS 较对照组高,而在年龄、性别及 HBV-DNA 定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IFN-γ浓度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其对肝脏潜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选择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
基金:
武汉市卫生计生委临床医学科研项目(WX14C72)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430033,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消化肝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程海林,胡旭东,龚凤云,等.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6):4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