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巨噬细胞表型改变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中的研究

Phenotypic changes of macrophages in Hirschsprung's disease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2] 武汉外国语学校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巨噬细胞表型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的改变,探讨巨噬细胞活化与巨结肠相关性肠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炎组4例,非肠炎组6例)结肠远段及近段标本,行HE染色、评估各段肠管炎症损伤程度,CD68和iNOS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1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CD68和Arg-1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2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RTqPCR检测各组肠管iNOS及Arg-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73.12±2.48)%明显高于肠炎组远段结肠(54.19±1.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49.35±2.70)%及远段结肠(43.18±4.21)%;而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33.15±4.81)%明显低于远段结肠(49.32±3.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45.23±1.95)%亦低于远段结肠(56.52±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表达明显升高,而Arg-1表达则在肠炎组及非肠炎组的远段结肠升高(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有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40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