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治疗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AAV患者的临床资料。诱导缓解期治疗方案包括单用激素、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和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终点事件定义为中重度感染的发生。绘制患者治疗继发感染的生存曲线直观反映患者感染发生的时间。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V治疗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绘制淋巴细胞计数诊断中重度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中重度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18例AAV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61例,中位年龄57.5岁(16~87岁)。共63例(53.4%)AAV患者发生88次感染,54次(61.4%)发生在治疗后6个月内,其中前3个月内发生了46次(52.3%)。生存曲线显示感染主要发生在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尤其是前3个月。感染最常见部位是肺(62.5%),最常见病原体是细菌(5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肺部受累(OR=4.44,95%CI 1.59~12.41)、随访中淋巴细胞中度减少(OR=5.69,95%CI 2.05~15.85)和重度减少(OR=36.28,95%CI 3.45~381.17)是AAV患者治疗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淋巴细胞计数诊断中重度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 0.64~0.89,P(0.05);以淋巴细胞计数小于0.49×109/L(临界点),预测发生重度感染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71.9%。结论 肺部受累、随访中淋巴细胞中度减少和重度减少是AAV患者治疗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提高警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