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超声影像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超声分子成像
靶向微泡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血小板
摘要:
目的 应用超声分子成像动态评估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模型中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相互作用在AS病变炎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6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养建立AS模型作为实验组;40只C57BL/6J小鼠普通饮食喂养作为对照组。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携重组vWF-A1血小板靶向微泡(Mb-A1),携VCAM-1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Mb-VCAM1)以及携IgG单克隆抗体微泡(Mb-ctrl),体外与活体动物实验评估Mb-A1识别血管内皮表面血小板的能力;超声分子成像观测不同周龄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升主动脉内来自Mb-A1、Mb-VCAM1、Mb-ctrl的信号强度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分析AS小鼠升主动脉血管内皮表面血小板和单核/巨噬细胞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①体外实验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Mb-A1黏附于活化血小板表面;②阻滞32周龄AS小鼠95%血小板后,升主动脉内来自Mb-A1的信号强度显著降低(P(0.05);③各周龄AS小鼠中,升主动脉内来自Mb-A1与Mb-VCAM1的信号强度高于同周龄对照组小鼠,且随着周龄增长进行性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升主动脉内皮表面活化血小板自8周龄起随周龄增长进行性增加,且与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布呈部分重叠。结论 血小板作为一种炎性因子,通过与血管内皮的相互作用参与AS炎性病变进行性发展的过程。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158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371581)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孙睿颖,刘娅妮,田洁,等.超声分子成像评估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炎性病程进展中的作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9,28(12):1076-1077-1078-1079-108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