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免疫介导性坏死性肌病的肌肉损害特点

Characteristics of Muscle Damage in 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肌肉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序列 水-脂分离IDEAL成像 坏死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

摘要:
目的:借助肌肉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析不同序列下坏死性肌病患者的肌肉损害参数的改变,以及肌肉损害的分布情况。方法:确诊为SRP抗体阳性的坏死性肌病16例,多发性肌炎患者14例,同期年龄性别相似、既往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18例纳入研究。对所有的入选患者行双侧大腿肌肉各肌群的MRI扫描,运用T2mapping序列、水-脂分离(IDEAL)成像技术对双侧大腿各肌肉水肿区域进行定量测值,并比较不同组别及各组不同肌肉的T2mapping值、IDEAL序列值。结果:坏死性肌病组、多发性肌炎组的T2mapping值高于对照组(P=0.021,0.012)。坏死性肌病组的IDEAL序列值高于对照组(P=0.039),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坏死性肌病组与对照组T2mapping序列有统计学差异的肌肉有: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多发性肌炎组与对照组T2mapping序列有统计学差异的肌肉有主要有: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半膜肌。坏死性肌病组与对照组在IDEAL序列有统计学差异的肌肉有: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半膜肌。结论:本研究借助无创的MR序列,用定量的方式分析了坏死性肌病的肌肉受累特点和分布,对与其他类型的肌病鉴别提供参考。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