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预后

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卒中中心接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根据随访期内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别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T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2例(61.33%),预后不良组58例(38.67%);存活组129例(86.00%)和死亡组21例(14.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低ASPECT评分(OR=0.575,95%CI 0.391~0.844,P=0.005)、出血转化(OR=4.349,95%CI 1.032~18.329,P=0.045)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OR=1.054,95%CI 1.003~1.108,P=0.038)、既往心房颤动(OR=3.856,95%CI 1.111~13.378,P=0.033)、术中直接抽吸(OR=7.562,95%CI2.314~24.715,P=0.001)及发生出血转化(OR=12.112,95%CI 2.269~64.649,P=0.004)是EVT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低ASPECT评分、出血转化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VT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既往心房颤动、术中直接抽吸和发生出血转化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414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