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
外科学系
创伤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外科,武汉 430030
急诊医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3]随州市中心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重症医学科,随州 441300
[4]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天门 417300
[5]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51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休克
休克类型
多因型休克
回顾性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于多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入选年龄>18岁多发伤患者;排除受伤到入组时间>48 h,及有恶性肿瘤史,慢性消耗性、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史者。伤后48 h内为伤后早期,伤后48 h至14 d内为伤后中期。收集患者疾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损伤严重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资料,依据各休克类型的诊断标准,观察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的发生类型及特征。通过
t检验、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多发伤后早期、中期休克发生率分别为73.1%、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伤后早期、中期两组中,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HS)患者(83.6%
vs. 28.4%)、分布性休克(distributed shock, DS)患者(13.7%
vs. 80.9%)、心源性休克患者(3.5%
vs. 6.6%)的占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 OS)患者占比(8.4%
vs. 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因不明型休克占比分别为1.6%、1.2%。多因型休克在伤后早期、中期占比分别为9.5%与14.4%。伤后不同时期多因型休克共观察到7种病因组合,伤后早期以HS+DS最为常见(42.3%),其次为HS+OS(28.8%);伤后中期以HS+DS最为常见(48.6%),其次为DS+OS(24.3%)。
结论:多发伤后休克发生率高,患者不同类型的休克可能同时存在或序贯发生,在制定休克复苏策略时应更加全面,以期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罗家柳,唐良晟,陈登,等.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