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Close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ssisted by a 3D printed guide plate for Sanders type Ⅱ calcaneal fractur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北京 100730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导板 3D打印技术

摘要:
目的: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技术与传统微创技术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收治的74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38例患者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3D导板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1.5±3.5)岁。36例患者采用传统微创技术治疗(传统微创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0.3±7.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B?hlers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3.6)个月(6~24个月)。3D导板组的手术时间[(55.3±7.1)min]、术中透视次数[(8.1±2.6)次]少于传统微创组[(71.2±8.7)min、(21.2±8.7)次],AOFAS的踝-后足评分(81.4±6.3)分高于传统微创组(77.9±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F-36评分、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传统微创组患者4颗螺钉过长,可能撞击足内侧结构,3颗螺钉进入距下关节,3D导板组均无螺钉过长发生。 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潜在并发症,有助于提高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治疗的疗效。

语种: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