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北京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导板
3D打印技术
摘要:
目的: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技术与传统微创技术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收治的74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38例患者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3D导板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1.5±3.5)岁。36例患者采用传统微创技术治疗(传统微创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0.3±7.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B?hlers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3.6)个月(6~24个月)。3D导板组的手术时间[(55.3±7.1)min]、术中透视次数[(8.1±2.6)次]少于传统微创组[(71.2±8.7)min、(21.2±8.7)次],AOFAS的踝-后足评分(81.4±6.3)分高于传统微创组(77.9±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F-36评分、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传统微创组患者4颗螺钉过长,可能撞击足内侧结构,3颗螺钉进入距下关节,3D导板组均无螺钉过长发生。
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潜在并发症,有助于提高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治疗的疗效。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纪霖锋,张英琪,张明珠.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4(4):3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