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检测分析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 呼吸重症监护室 预后 呼吸道病原体

摘要:
目的 比较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分布,以及LAMP技术检测出多种病原体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ICU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传统培养及LAMP技术检测细菌谱。将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分为二分类变量,使用方差分析分析各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方差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RICU患者117例,115例患者行传统培养方法,培养出细菌的患者比例为39.13%,培养出至少2种细菌的患者比例仅为8.70%。117例患者利用LAMP技术检测了下呼吸道标本,阳性患者比例为72.65%,而至少2种细菌阳性的患者比例为36.75%。χ~2检验显示,机械通气(χ~2=5.260,P=0.022)、病原菌核酸检测2项或以上阳性(χ~2=8.227,P=0.004)与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原菌核酸检测至少2项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未检出2种细菌患者的4.789倍(P=0.027,95%可信区间1.198~19.144)。结论 LAMP技术检测RICU患者呼吸道病原体灵敏度高于传统培养方法,对临床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病原菌核酸检测至少2项阳性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高。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