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执笔作者单位: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刊名:
ISSN:
年份:
期:
关键词:
大动脉炎
高血压
共识
摘要:
大动脉炎相关高血压(TARH)常见,且难治病例比例高,是导致大动脉炎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TARH诊治的共识,为此,我们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首次制定了中国TARH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临床诊治及改善患者预后。本共识的主要观点为:① TARH需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② TARH最主要的机制是免疫炎症介导的血管壁水肿和顺应性降低;③大动脉炎高危人群的识别及诊治流程;④ TARH一经诊断需进行四肢血压和踝臂指数(ABI)测定;⑤建议TARH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规律随访、规范评估;⑥正确识别大动脉炎疾病活动和血管慢性损伤;⑦全面评估TARH疾病活动度、血压分级分期以及靶器官功能;⑧ TARH的治疗应以风湿免疫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诊疗,尽快控制炎症和积极降压治疗,实现大动脉炎和高血压的"双达标"的原则;⑨大动脉炎治疗以诱导疾病缓解和维持病情持续缓解为原则;⑩ TARH应根据受累血管的病变程度选择降压药物,兼顾脑、心、肾的灌注水平,制定个体化的目标值和降压方案;? TARH外科治疗强调内科积极抗炎控制稳定的前提下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专家组共同决策,充分权衡手术的获益与风险。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7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801598);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科技创新项目(SHDC12019X05)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
◇北大核心
◇CSCD-E
◇中华系列
专家组成员:
曹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陈慧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陈琳洁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陈娟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崔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
戴晓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丁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董智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董凌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
符伟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高洁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高平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
顾越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
姜林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金雪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流行病室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李懿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芬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素蘋
(温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美荣
(徐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厉小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林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刘华
(上海 市胸科医院心脏内科)
刘斌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马莉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梅长林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脏内科)
莫颖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
戚务芳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钱菊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
钱龙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施春花
(江西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史晓飞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舒强
(山东大学齐兽医院风湿免疫科)
谈文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嫱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彩虹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翔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
王晓冰
(温州科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魏蔚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
吴锐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吴歆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许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
薛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厲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
应峻
(复旦大学图书馆)
张胜利
(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
郑朝晖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邹建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脏内科)
通讯作者:
姜林娣
(zsh-rheum@hotmail.com)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云,孙颖,曹恒,等.中国大动脉炎相关高血压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