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指南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文献类型:
团体作者:
执笔作者单位: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广东省中医院 [6]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 院 [8]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 [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本院执笔作者:
本院执笔作者单位: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刊名:
年份:
期:
页码: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雷公藤片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用药指南

摘要:
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药之一,其代表制剂雷公藤多苷片和雷公藤片均为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物,其中雷公藤多苷片还是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且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纳入。由于雷公藤多苷片和雷公藤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医生对用药指征难于准确把握、患者疗效参差不齐、毒副作用时有发生的情况,而现有药品说明书内容又过于简单和宽泛,为了规范雷公藤制剂的临床应用,国内风湿免疫临床、药物监督管理、药学和循证医学研究领域的38家权威单位和48位知名专家共同研制了《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指南》,以供临床医疗应用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参考。该指南在制作过程中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通过名义组法对有证据支持的推荐建议形成"推荐意见",对无证据支持的推荐建议形成"共识建议",形成了雷公藤多苷片与雷公藤片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涉及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合并用药、注意事项、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用药建议,其应用将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强疗效及降低医药费用,对提高中药合理用药水平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基金:
语种: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 ◇北大核心 ◇CSCD-C ◇卓越:梯队期刊

PubmedID:
专家组成员:
林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丁樱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义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海隆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莘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方勇飞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孔祥英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吕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朱跃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朱婉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春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李小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李泽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李振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沈晓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肖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吴宽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何东仪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张风肖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张彦琼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陈卫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陈耀龙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林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周彩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周学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周祖山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姜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娄玉钤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徐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涂胜豪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陶庆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黄清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商洪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靳英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廖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本院专家组成员:
林娜[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丁樱[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义军[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海隆[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停[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王莘智[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方勇飞[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孔祥英[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吕诚[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朱跃兰[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朱婉华[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建[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平[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春芳[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健[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刘维[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李小霞[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李泽光[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李振彬[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沈晓燕[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肖诚[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吴宽裕[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何东仪[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张风肖[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张彦琼[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陈卫衡[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陈耀龙[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林娜[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周彩云[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周学平[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周祖山[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姜泉[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娄玉钤[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徐颖[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涂胜豪[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陶庆文[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黄清春[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商洪才[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靳英辉[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廖星[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通讯作者:
林娜 ( nlin@ icmm.ac.cn) 林娜 ( nlin@ icmm.ac.cn)
通讯作者单位: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本院通讯作者:
林娜[1] ( nlin@ icmm.ac.cn) 林娜[1] ( nlin@ icmm.ac.cn)
本院通讯作者单位: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