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并改良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取材、纯化、培养、鉴定及示踪方法,并初步探讨OECs耳蜗内植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法分离新生3 d的SD大鼠嗅球OECs,用差速贴壁加抗有丝分裂法行纯化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特点及生长情况,利用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行免疫组化鉴定并评估细胞纯度。将纯化培养7 d后的OECs与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共同孵育48 h,以免疫荧光法观察OECs的增殖活性;同法标记供移植用的OECs。在成年大鼠耳蜗底周钻微孔,注入OECs悬液,24 h后作耳蜗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OECs在蜗内存活与分布情况。结果用改良技术体外培养的OECs增殖速度快,于第9天细胞数量最多,且逐渐表现出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绝大部分培养的OECs NGFRp75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细胞纯度最高达85%。OECs与BrdU共同孵育48 h后,约90%的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呈阳性反应。初步建立了内耳OECs移植方法;经耳蜗底周注入OECs后24 h,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耳蜗的外淋巴腔,部分细胞附着于鼓阶外侧壁。结论采用改良的嗅球OECs分离培养法可以获得高纯度、增殖活性良好的OECs;OECs耳蜗内植入后短期内可存活,初步提示耳蜗内OECs移植基本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