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外科学系
骨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矫形外科手术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方煌,李锋,陈安民,等.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6):42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