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icergoline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二氢麦角毒 眩晕

摘要: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乐喜林)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共入选87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第8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izzinesshandicap inventory,DHI)总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尼麦角林组和对照组DARS评分分别为(24.9±7.3)分、(22.5±9.7)分,DHI总评分分别为(55.8±19.7)分、(57.5±19.3)分;治疗后第7天尼麦角林组和对照组DARS评分分别为(15.6±2.1)分、(14.3±4.4)分,DHI总评分分别为(38.3±11.4)分、(39.5±14.7)分;第8周DARS评分分别为(8.9±3.9)分、(9.9±4.7)分,DHI总评分分别为(26.3±12.8)分、(35.8±13.1)分;尼麦角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有效率分别为71.1%(32/45)、61.9%(26/42),治疗后第8周分别为93.3%(42/45)、78.6%(33/42)。治疗后第7天、第8周两组DARS评分和DHI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DARS评分和DHI总评分以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8周时尼麦角林组DHI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17,P(0.05)、有效率明显增高(X~2=3.98,P(0.05);且尼麦角林治疗后8周椎基底动脉血流流速以及听觉通路的传导均显著改善,以脑干上段最明显。结论尼麦角林片治疗PCIV具有快速、高效的作用,并通过改善亚临床的脑干缺血达到持久的症状缓解效果。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