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区域性角膜水肿的临床研究

Early regional corneal edema after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内皮细胞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区域性角膜水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50例(50只眼).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corneal specular microscope,CSM)对手术前后角膜中央、12点、3点、6点及9点位的5个象限,每一象限的5个区域总共25个位置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进行拍照、图像合并及数字化分析.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获取白内障手术前后全角膜厚度图,分析区域性角膜水肿与区域性CECs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50例手术均顺利实施,随访期(12.5±1.1)个月.5个象限共25个位置CEC数据显示:术后1d,平均CD为(2 045±153)个/mm2,较术前平均(2 557±265)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央区参数相比,12、3、6、9点位CD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在中央、12、6、9、3点位,角膜厚度变化分别为(162.7±84.8)、(285.1±114.5)、(121.1±91.2)、(257.2±123.4)、(145.1±91.4)μm,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术后1d,区域性CD减少与区域性角膜水肿存在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区域性的角膜厚度增加可间接反映区域性CD减少的程度.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