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股骨距的结构特点、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biomechanic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alcar femoral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摘要:
股骨距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处后内侧,小粗隆深部,从股骨颈后侧延伸到小粗隆后方的纵行致密骨板,是股骨上段负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74年Merkel[1]首先发现了这一特殊结构,1957年Harty[2]正式提出将这一结构命名为“股骨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股骨距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人们对股骨距的形态结构缺乏系统的认识,直至1982年, Griffin[3]第一次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股骨距的解剖特点。随后人们又发现股骨距与髋关节置换后的假体稳定相关,对髋部骨折后股骨距的维稳作用多与小粗隆移位合并讨论。因此不少医生认为股骨距主要还是关节外科的概念。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股骨距的文献,阐述有关股骨距的解剖及力学作用,进一步探讨股骨距的临床治疗价值。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3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