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门冬酰胺酶相关儿童急性胰腺炎诊治研究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sparaginase associated pancreatit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门冬酰胺酶 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 儿童 白血病

摘要:
目的 通过收集国内病例资料,分析和归纳儿童门冬酰胺酶(ASP)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不断提高儿童AAP的早期诊断率和疗效水平.方法 归纳我院和近年来国内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患儿诊治经过,参照国际AAP诊断标准,分析我国儿童AAP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规律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归纳66例儿童AAP资料可见:(1)最终疗效:病死率为36%(24/66例),其中24例死亡病例中19例(79%)死于休克.(2)流行病学:无高发年龄段和性别差异,大多数(79%)发生于首次接受ASP的诱导治疗期.(3)临床表现:腹痛、腹胀和呕吐分占91%、72%和69%.(4)血胰腺酶水平: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增高分别占89%和100%.(5)影像学检查:早期腹部B超和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84%和82%.(6)综合治疗:奥曲肽为主要药物之一,但并未能降低病死率.(7)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和培门冬酶(PEG-ASP)两组中,坏死性胰腺炎分别占25%和50%,P>0.05;病死率分别为36%和11%,P<0.05.结论 多数AAP发生于诱导治疗期.腹痛并非必然症状,血脂肪酶的敏感度高于血淀粉酶,早期B超和CT影像学检查阳性率也有限,因此需要全面分析判断以助早期诊断.需要在奥曲肽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水平.PEG-ASP在预防AAP及降低其严重程度方面较L-ASP未见明显优越性.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3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