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前房深度(ACD)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选取已接受PPC-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0例(132眼)。根据患者术前ACD分为3组:A组:ACD(3.0 mm;B组:3.0≤ACD(3.5 mm;C组:ACD≥3.5 mm。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患者进行眼前节生物测量。检测指标包括中央ACD、0°与180℃方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虹膜小梁空间面积(,I’ISA500)和巩膜突角(SSA)。使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和配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AOD500(0°、180°)(r=0.51、0.47),TISA500(0°、180°)(r=0.55、0.52)和SSA(0°、180°)(r=0.46、0.58)测量值均与ACD呈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时,3组患者平均ACD、AOD500、TSA500以及SSA测量值较术前均下降(P(0.05)。3组患者的AOD500(F=7.00、5.08)、TISA500(F=6.42、3.06)以及SSA(F=7.20、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的3个指标值均低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AOD500、TlSA500和SSA在术后发生相同比例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P(0.05),A组和B组拱高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3个月时AOD500(0°、180°)(r=0.54、0.50),TISA500(0°、180°)(r=0.49、0.48)及SSA(0°、180°)(r=0.60、0.61)手术前后变化率均与拱高呈正相关(P(0.01)。3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房角关闭,手术前后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PC-ICL植入术后房角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浅前房患者术后前房更浅、房角更窄,且拱高较高者术后前房形态改变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