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专题
高影响力文章
新冠疫情专题
成果
期刊论文
授权专利
指南共识
国家行业标准
临床试验注册
学者
科室
统计
成果统计
知识图谱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炎症小体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98
|
认领
|
导出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综述
作者:
孙文佳[1]
*
;
王曦[1]
;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病理研究所
病理科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4):1957-1960.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24.022
ISSN:
0376-2491
摘要: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orhn′s disease,CD)。其中,U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研究表明UC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为健康人10倍以上,且随病程长度和强度而逐渐增加[1],因此,了解UC的发
语种:
中文
第一作者:
孙文佳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孙文佳,王曦.炎症小体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4):1957-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