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镇痛镇静策略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nalgesic and sedative treatments in children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 镇痛 镇静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镇痛策略对机械通气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进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镇痛治疗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40例)和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40例),采用Ramsay及FLACC量表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动态变化、脏器功能指标、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应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及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儿均能达到满意镇痛镇静效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所需时间更短,Ramsay评估34级所占百分比增高,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自主呼吸频率均降低,但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在用药后324 h的心率、312 h的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呼吸频率下降更明显(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患儿用药后的6 h和12 h呼吸机潮气量及经皮氧饱和度均明显增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停药至苏醒的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以及P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2组患儿PICU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空腹血糖比镇静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PICU机械通气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治疗方案能迅速达到镇痛、镇静目标,改善通气效果,减少镇静剂用量,耐受性良好。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40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