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足踝手术中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最佳给药部位的临床研究

Analges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opliteal sciatic nerve block in foot and ankle surgery: subparaneural versus extraparaneural injection of local anesthetic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
出处:
ISSN:

关键词: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鞘膜 神经传导检查 局部麻醉药 超声引导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最佳给药部位.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择期行单侧足踝手术患者40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分成两组:神经鞘膜下注药组(X组,n=20)和神经鞘膜外注药组(W组,n=20).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新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并留置导管,局部麻醉药物持续滴定的同时采用神经传导监测技术观察远端腓肠肌的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MAP)波幅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波幅下降为0~0.5 mV时的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连续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X组与W组比较,完全阻滞所需局部麻醉药量[(10.9±1.7) mL vs(16.1±1.2)mL]和完全阻滞耗时[(19.9±3.5)min vs(30.3±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术后6、24、48h镇痛局部麻醉药用量较少(P<0.05);而W组术后6、24、48 h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增加(P<0.05);术后6h,W组静止疼痛评分高于X组(P<0.05),术后24、48 h静止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24、48 h,两组间活动疼痛评分相比较,W组均高于X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均无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结论 足踝手术应用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鞘膜下注药麻醉起效更快,用药量更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患者无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411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