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疗效分析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infection by posterior lumbar approach with debridement, grafting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 充分引流

摘要: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椎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隙感染行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病例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9岁,病变节段L2/3 3例,L3/4 4例,L4/5 11例,L5/S1 5例。所有患者行后入路腰椎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双侧放置引流管各1根,术后充分引流,引流量低于10 mL时拔除引流,行抗感染治疗,静脉抗生素3周,口服抗生素4~6周。结果所有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170±26.3)min,术中失血量150~450 mL,平均(320±68)mL。细菌培养结果提示12例患者为阴性,4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铜绿假单胞杆菌,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为5~10 d,平均为(7±2.8) d。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22例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椎间隙植骨一期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2个月病灶控制不理想经再次手术后完全恢复。所有患者术前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沉平均(59±25) mm/h,C反应蛋白平均(42±20)mg/L,末次随访时均降为正常范围。术前VAS评分平均(6.3±0.6)分,末次随访平均(1.1±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能有效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