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麻醉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代谢产物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
摘要:
肠道微生物在非胃肠疾病中发挥的重要生理作用逐渐引起医学界关注及重视,其亦被证实是影响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心力衰竭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特征性改变,如有害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等增多、保护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减少。同时,心力衰竭也可引起肠道淤血水肿、通透性增加,促使有害性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内毒素、代谢产物经肠壁进入循环,从而刺激机体产生促炎性因子并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鉴于肠道微生物在心力衰竭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干预其代谢产物有望成为心力衰竭诊疗的新靶点,本文将对心力衰竭时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及其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同时介绍通过干预肠道微生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03482)%常州市卫计委重大科研项目(ZD201407)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陈子俊,朱滨,杨春,等.肠道微生物与心力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5):4346-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