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The value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leural-bas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bacterial pneumon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单位: [1]20043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结核 肺炎 细菌性 超声检查 评价研究 超声造影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5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并经病理学、细菌学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结核组)3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肺炎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比较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回声,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速度、坏死发生率及特征等.结果 (1)常规超声显示的病灶形态:结核组28例(80.00%)呈楔形,5例(14.29%)呈类圆形,2例(5.71%)呈不规则形.肺炎组10例(62.50%)呈楔形,6例(37.50%)呈类圆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09,P=0.128).病灶深部与正常肺组织间可见高回声,其中呈“碎片征”者结核组11例(31.43%),肺炎组13例(8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40,P=0.001);呈“瀑布征”者结核组22例(62.86%),肺炎组3例(1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8,P=0.003).(2)超声造影的特征:病灶开始增强时间结核组为[8.43(4.79,10.83)]s,肺炎组为[7.80(5.51,12.2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21,P=0.471);病灶与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结核组为[1.47(0.56,2.01)]s,肺炎组为[2.00(1.28,2.67)]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53,P=0.146);病灶增强峰值强度结核组为(-41.89±5.72)dB,肺炎组为(-44.89±5.72)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8,P=0.089);病灶增强强度减半时间结核组为[153.33(124.02,180.00)]s,肺炎组为[138.45(128.70,147.0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26,P=0.185).结核组29例(82.86%)病灶出现坏死,肺炎组5例(31.25%)出现坏死,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3.160,P=0.000).在坏死区形态方面,结核组中15例(51.72%,15/29)表现为病灶内多个不相互连续的筛孔样坏死,11例(37.93%,11/29)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3例(10.35%,3/29)表现为病灶内部几乎全坏死仅存残留活性边缘的环状增强.肺炎组中1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1/5),4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小片状坏死(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92,P=0.000).结论 常规超声中细菌性肺炎病灶后方具有特征性的“不规则碎片样”高回声表现,超声造影显示肺结核病灶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且呈“筛孔样”及“规则大片状”坏死特点,可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200433,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10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