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

Comparison of fMRI of Sustained Effect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Shangjuxu (ST37)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 湖北中医药大学 [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电针 电流强度 上巨虚

摘要:
目的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后续效应,探讨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健康志愿者上巨虚(ST37)脑功能活动差异。方法将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低强度电针组和高强度电针组。2组均针刺左侧上巨虚,辅助针在距离上巨虚0.3~0.5 cm近心端浅刺,电针疏密波,2~50 Hz,脉冲宽度0.2~0.6 ms,低强度电针组电流量以受试者感受穴位有微弱电流刺激为度,高强度电针组以受试者感觉穴位有强烈电流刺激而不痛为度。采集电针刺激前静息态和电针刺激后2个静息态数据,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及磁共振信号时间域振幅(AM)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舌回,梭状回,楔叶,距状裂周围皮层;额中回,眶额叶皮层;岛叶,丘脑,前扣带回,后扣带回。与电针刺激前静息态比较,低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减弱,高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增强。结论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导致不同的脑功能活动。低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减弱,高强度电针组AM大部分增强。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28 今日访问量:2 总访问量:41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